0%

博客阅读-Generative Modeling by Estimating Gradients of the Data Distribution

主要是阅读了下面这篇博客:

Generative Modeling by Estimating Gradients of the Data Distribution

这是去年ICLR论文作者对其论文的讲解

SCORE-BASED GENERATIVE MODELING THROUGH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

生成模型都是想要通过训练集获取数据的分布(比如人脸数据集就是人脸长什么样),再通过采样一个和源数据集分布相同的数据进行生成。

经典方法

作者谈到了经典生成模型里两种形式:

  • likelihood-based models: 直接获取源数据集中数据的分布,或者用某种上下界来近似。auto-regressive, energe-based model, flow model, VAE都是这种情况
    • 问题是:需要保证分布是归一化的,因此很难大规模地应用在各种任务上(需要改模型结构)。或者,用某种上下界来估计分布,因此会有偏差。
  • implicit generative models:隐式表示数据集中数据的分布。比如GAN,通过一个分类器的得分来表示和原数据集分布的区别,进而让模型来学习。
    • 问题是:需要对抗训练,很难收敛。生成的内容也比较容易崩溃。

score function, score-based model, score matching

我们定义这个score:

好处在于,因为是对于导数的模拟,因此,这个score不需要归一化。不管怎么样都是一个归一的分布。score based model就是在逼近这个分布:

如何逼近?

可以看出,score model是对概率分布的对数导数做估计,需要找一个满足这个条件的分布方法——Fisher-deivergence:

这个可以衡量两个分布的距离:

  • 越“接近“的分布距离越小
  • 相同的分布距离是0

通过优化fisher距离,我们就能让score based model学到训练集的数据分布了。同时,通过一些score matching的算法,我们不需要知道原始数据集的$\bigtriangledown_x\log p(x)$就能优化,也不需要对抗的训练。

Langevin dynamics

训练完成以后,如何采样呢?

通过多部迭代,可以保证一个随机的点最终会以$p(x)$的概率存在在空间中

其中上面的导数部分用score based model近似。这样,我们不需要额外的计算就可以采样了

score-based model 问题与解决

刚才的 fisher-rao distance存在的问题是:

  • 由于使用2阶距离,对于本身p比较小的位置。训练时的导数过小,可能学不到。

也就是说,模型对于低密度区域的p(x)近似效果不好。这个问题实际的后果是:

  • 在采样时需要从一个随机的点开始,然而最开始没落到高密度区域的话,模型很难让通过几步变化走到高密度区域。也就是说,开始随机到低密度区域(这是大概率事件,20%的区域享有80%的概率),很可能会生成炸。

对于上面的问题,一个解决办法思路:

  • 能不能对原始分布叠加上一些随机噪音。让高低密度区域不要区分的这么明显,进而让 score model 学到所有位置的分布

这个思路很好,但是有几个衍生的问题:

  • “噪声”取多大?

有一个折中的办法:

  • 多步加噪声,每次都是上一轮分布再叠加一个噪声。这样后面的分布趋向于随机分布。前面的分布和原始分布非常接近。

这种情况下,我们的score-based model 也需要相应的改变:

可以逼近每一个采样步骤的分布。在学习这个score model时,我们需要考虑所有的噪声分布,加权:

其中,权重一般就选取每一轮高斯噪声的方差:

同时,在采样的过程中,我们修改原始的Langevin dynamics采样:

让每一步点都按照不同的分布进行行走。最终逐步去噪到一个原始分布的点。这个算法叫做annealed Langevin dynamics

博客后面关于微分方程的部分我打算在论文阅读完以后写上